"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每周五开设“案例分享”栏目,主要分享推广教育信息化成功案例经验供大家交流学习。欢迎踊跃投稿,优秀的案例有机会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上发表。选题讨论QQ:154068755;QQ群:九游体育官网11136441。
自2012年全球“慕课元年”以来短短几年内,全球的在线资源特别是慕课从无到有、从少量到巨量,发生了井喷式的变化。
目前以Udacity、Coursera和Edx“三驾马车”所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让全球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感到无比的震撼;面对国外“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内业界也紧跟其后,不甘落后。首先是国家教育部对此给于高度关注和重点引导。
无论是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还是新近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或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都着重强调各级政府和学校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线资源研发、使用和推广所应起的作用: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并号召“高等教育要通过消化吸收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推动跨学校、跨地区课程共享服务,推动线上课程学分互认,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广泛共享”;明确提出“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2016年九大工作要点之一,强烈呼吁加大信息技术化背景下优质在线资源的推广工作。
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各单位特别是各高校紧急行动起来,投入资金,遴选人员,组建团队,不遗余力地开发和研制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资源。没过多久,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字眼高频率出现在人们面前,令人目不暇接。短时间内,大批带着海量的在线资源的平台纷纷涌现。数量之巨,覆盖学科和课程之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给很多潜在使用者(教师)和更多潜在受益者(学生)造成了困扰,让人不知所措,难以抉择。
笔者所工作的北京联合大学的决策者们在这种大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初期开始就明确提出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宁缺勿乱”的原则,采用“前期严格淘汰申报、中期严格过程管理、后期严格效益考核”的举措,积极研发和制作具有校本特点的微课、慕课和视频课,从而尽可能避免了“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求校本各学院就各自现有专业,从海量的资源中挑选针对性强、适合度高、覆盖面广的在线资源,特别是名师名校优质资源,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加以充分利用和开发,为我九游体育所用。
笔者所带领的团队,因教改项目(北京重点联合项目:编号2014-LH03、市教委面上项目:编号2015-ms194)和学校重点教改项目:编号JJ2015Z0077)的刚需,从2015年3月春季学期开始试点,小范围通过采用将学生导入课程为主、建立学习社区为辅的手段,引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张文霞和杨芳教授研发的“生活英语听说”慕课。该学期课程结束时,校本257名有效注册的同学中,174名得到开课单位“成绩合格”的认定,合格率达67.7%;试点成功后,2015年秋季学期推广到了全校10个学院。该学期732名同学有效注册,536人通过了测验和考试并获得了认证,通过率达73.2%;2016年的春季学期,除了总结和固化校本引入优质慕课的成功经验外,还在校外推广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该学期校内共有来自14个学院的742名有效注册学生,经过三个月的在线自主学习,614名同学获得了开课单位成绩合格的结课认定;认证率达到了82.7%;在校外,经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先后有湖南机电职院、云南楚雄师院、云南滇西科技师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的师生按建制班加入我团队建立的慕课导学社区,受益学生近700人。
目前本项目组利用暑假小学期为“生活英语听说”和“生活英语读写”建立的导学社区,除了校本和上述单位外,新加入了天津商业大学、天财珠江学院、河南平顶山学院的学生近500人。尤为可喜的是,该导学社区目前还“潜伏”着数十位全国各地高校英语负责人和资深的英语教师,毫无悬念,他们都是潜在的慕课未来推广者和实践者。回想本团队一路走来,从与慕课结缘,小范围试点,校本全面展开到校外延伸,乃至到目前全国区域性推广,一年不到,就推广到了8所大学,其过程不可谓不艰辛,但经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特别是在推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都坚定扎实,掷地有声,回想起来颇令人有额外的成就感。笔者愿意将推广过程的点点滴滴写成文字,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和专家。
见缝插针,加大宣传
本项目组团队在第一学期小范围试点结束取得意外成功、第二学期初加入导学社区的学生人数翻倍情况下,前瞻性提出了优质慕课向校外推广的理念,并获得全体成员一致赞同。紧接着,团队成员利用一切机会,借力第一学期的各种数据和开课单位的全力支持,为实现这一理念而忘我努力着。无论是2015年8月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召开的研讨会,2015年年底北京市大研会理事会,北京高校大学英语发展中心年会,亦或是市属院校大学英语教改会,都能听到我团队就慕课校本引入成功经验的介绍。
为了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本团队还多次邀请课程主讲人张文霞和杨芳教授举行专场解读会,真实数据和我校前期慕课引入所取得的成功外加上清华和两位主讲的品牌效应,推广初见成效。
此外,本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各自的工作和专业人脉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很快就拥有了一批资深英语教师和地方高校英语负责人跃跃欲试,待第三学期开始时,就有辽宁工程大学等五家单位积极报名,动员学生参加。仅辽工大有效注册人数就有186名,其中132人获得认证,合格率达71%。该校外语学院院长乔艳教授正在组织班子研究制定配套措施,使下学期“新生人人皆慕课”的理念得以落到实处。目前正在进行的暑期小学期(第四个学期)又增加了天津商业大学等三家,导学社区的学生也在成倍增长。促成如此出人意料的推广效果,与该慕课的名牌效应、学生之间相传的良好口碑和前期推广阶段在宣传方面所采取的见缝插针的举措是密不可分的。
建立导学社区,解决后顾之忧
在优质慕课推广的初级阶段,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所有慕课推介会、研讨会和专题解读会过程中,出席者绝大部分都信心满满、跃跃欲试,表达强烈的愿望,但会后再次联系时,都显得欲言又止,闪烁其词,或忧心忡忡,态度与之前形成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经过深层次调研发现,大学英语一线教师和负责人普遍感到授课课时偏重,科研压力偏大。面对在线优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任务时,往往出现“认识上普遍看好,任务上人人回避”的尴尬局面。面对这样一个崭新事物,同行们害怕工作量成倍增加,而又难以到学校认定,造成“干了白干”的结局;短时间内在教研方面也难以看到潜在的灵感和机会,进而采取“等等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本课题组为慕课学习促学辅助手段所建立的微信群导学社区有效解决了同行们的后顾之忧。社区及时推送“生活英语听说”公信号所发布的课程介绍、课程预告、课程须知、考试通知、课程活动和优秀评选等信息。确保学生们相对同步学习进度,社区中学生除了每天获得10条以上转送的有关英语学习的微信帖之外,还在群内助教指点下学会了如何注册、如何选择单元课程学习、如何参加讨论、怎样提交答案、如何参加考试等全程指导。社区还温馨提示学生单元时间截点,把握学习进度,较好地避免了流失率问题,起到了开课方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强有力地辅助、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认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有兴趣但害怕工作量剧增的同事来说,我们邀请他们先进入微信群导学社区“潜伏”下来,全程跟踪我团队,了解如何利用导学社区辅导和促学慕课。通过一学期的认真观察和观摩,同行们完全了解引入慕课的技巧,掌握了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等需要关注的节点,熟悉之后完全打消了原有的忧虑和焦虑,重新燃起了他们自己启动慕课引入的愿望。
除此之外,导学社区每天推送的信息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内容涉及阅读、听力、口语、翻译、写作、托福、雅思、GRE,九游官网GMAT、经典名篇欣赏、新闻、西方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推介和经典歌曲;层次涉及四六级、专四专八、考研、出国留学和职场英语;信息形式有文本、音频、视频(不)含字幕和双语对照版本。本社区还不时提供上述资源的来源网址,这极大地方便了同行们备课、自修和教研的资料来源。很多同事对社区内的信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有的同事把早餐阅读社区内的资料在上午上课时稍加整理,“现买现卖”,还有同事每天把信息和资源尽可能下载,分门别类,以备后用。导学社区有效引导学生慕课学习以及丰富的资源等特点有效排除了同事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他们愿意主动出击并指导学生使用在线资源的动力和积极性。
排忧解难,携手前行
优质慕课引入和推广中,无论是开课单位还是推广单位或是潜在的引入单位,都属于不同的高校,相互间完全平等交流,没有隶属关系。遇到问题时,大家平等协商,排忧解难。慕课学习结束时学生成绩的认定往往是老师和负责人头痛的大事。于是,导学社区根据前期的经验,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有的高校对通过优质慕课开课单位认定为及格的学生给予选修课学分认定;有的二级学院对通过优质慕课考核的同学给予期末大学英语课程总评成绩按百分比加分的认可,有的英语教研室对通过慕课考试的同学提升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等等措施,不一而足。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后的成绩认定难题。对于学生和老师们普遍关心的费用问题,本团队经过与开课单位协商后郑重承诺,对引入单位免费出具盖戳的全体学生总成绩单,给所有通过认证的同学出具盖戳的单科结课彩打证明,对引入单位的组织者提供盖戳并有主讲人亲笔签名的写实证明,附上该单位有效参加人数,实际合格人数,认证率等信息,以此作为该单位和个人今后申报课题和教改成果的佐证材料。这样一来,这种“无需费用、无需场地、无需课表”的“三无”优质慕课在推广过程中显示出独有的“无障碍、无疑虑、无阻力”的特点。
除此之外,本团队还为慕课引入首创了指定免费邮箱注册的措施,确保了课程结束时快捷和顺利认证。具体说来,就是要求不同学校的学生加入导学社区后,按照具体要求,到指定的免费邮箱进行申请。再用申请得到的免费邮箱到www.xuetangx.com选修课程。比如说:自北京建筑大学的学生,需要先到www.21cn.com用自己姓名的汉语拼音加上该校的特有jd前缀@21cn.com获得唯一的邮箱,如该校的李明同学的邮箱应该是limingjd@21cn.com以此类推,天津商业大学的学生需要用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加上该校独有的ts前缀@21cn.com申请唯一的邮箱,如该校的李明同学的邮箱应该是limingts@21cn.com.这种看似上不了台面的雕虫小技实际上极大方便了结课时成绩的统计和认定,省时省力,快捷便利,受到主讲教师杨芳教授极大地推存,因为学生中同名同姓的大有人在,不统一指定邮箱就意味着要在每学期3-5万的茫茫人海中找到某个学生,不亚于大海捞针。
教育部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出台了多份文件,直接或间接涉及在线资源开发、使用和推广,但究竟如何落实在实践中,特别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包括工作量的认定、成果的认定、经费的投入等还有待于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去进一步认真探索。本文中提到的慕课推广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纯属团队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自发“研制”,不当之处,敬请指教。(作者:谢瑞佳、谢职安,北京联合大学)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
了解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